找到相关内容76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最早出现的僧教育会

   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最早出现的僧教育会  黄夏年  近代中国佛教史,展现了一幅斑斓的图卷。已经几千年的中国社会的转型,逼迫着有着近二千年历史的中国佛教界自身要做努力的转换。回顾近现代中国佛教史的历程...佛学院、弘慈佛学院等,亦不无承学之新僧也。但既无高等之道场以摄彼修学深造,复无改善僧制以适应施设之地,内不容于腐化僻化之旧僧,外被牵迫于民众之轻蔑于僧;于是除少数之高蹈遐举者,有反僧而从俗、变化其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868208.html
  • 谢灵运山水诗与其三教安顿思考研究

    山水诗的写作方法──由宗教思想与形神论争谈起   第一节.“言、意”与“形、神”──稳定的二层结构关系   六朝“言意之辨”二层结构关系   六朝“形神问题”亦二层结构关系   小结   ...而言,而当时诗论、画论仍是顺着“以形写神”方向发展,至于刘宋元嘉时期的“巧构形似”风潮则可能源于《佛所行赞》传入的影响。第五章“谢灵运的三教安顿思考”试图说明“三教合一”是宗教传播者策略性运用的口号。...

    陶玉璞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30089001.html
  • 略谈汉译佛经语言中的“V+于+O”结构

    也流行起来,虽然文人著作里没有沿用,唐代变文和讲经文里却屡见不鲜,而且变本加厉。第一因为讲经文是敷演佛经,变文也佛典资料,逐渐受它影响。第二因为民间作家比较自由,不受传统的约束,并不认为这个用法有...认为,“‘于’作动词后缀,多见于元代以前的佛教文献或与佛教有关的作品。”“带后缀‘于’的动词为单音节,双音节较少,其后一般带有宾语(或补语)。”“‘于’并非近代汉语的新生后缀,唐代以前的汉译佛经中即...

    王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193680.html
  • 社会和谐的重要规范—孝和

    ,罪莫重於不孝。’”之后的两汉、北魏、北齐都有对不孝之人的相关刑罚。《隋书?志二十?刑法》中载隋文帝开皇元年“置十恶之条,后齐之制,而颇有损益。一曰谋反,二曰谋大逆,三曰谋叛,四曰恶逆,五曰不道,...

    骆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485196881.html
  •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

    写一点,故事体材,少作高谈阔论,而来说明从普陀山开山以来,各种传闻记载奇迹故事,以及菩萨显化的感应,各种神异的事实,逐期在菩提树月刊上发表,目的是介绍没有到过内地的佛教同道们,以及到过普陀而没有...你如是说,他也如是说,说的人了,我心想,我不能不另眼来看‘普陀山传奇异闻录’了。 有一天,我把已出版的几期菩提树拿出来翻阅煮法师的大作,这一看把我的趣味也看出来了。 本来,煮云法师和...

    煮云法师著

    |观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00430572.html
  • 宇宙万有本体论(一)

    深印佛心,行文体裁,偈言,可弦可歌,尤便讽诵,至其辞藻风华,笔势夭矫,乃其余事,予掩卷太息曰:是论行世,将大有匡于时弊也。复次,佛法者何,即于宇宙万有体证之圣言量也,然宇宙万有,本属缘生幻有,空无自...倘在求博,与文字为缘,只成解悟,而耽误证悟功夫矣。只成学者,非是行者。只是读书人,非是修持人。法句云:‘诵习千章,不如一行’。盖知解愈多,去道愈远。落于知见,则触途成滞,作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5841045.html
  • 佛教与耶教的比较(一)

    一般头脑较旧及神圣不可侵犯之教皇,皆欲治死路得以甘心焉。幸乌吞堡大学师生始终拥扶之,使路得遇危转安,其改教方法,遂成为当时最有力量之中心论调。故以后耶教之一切改教实施方案,自路得之九十五条提案中也...但宗教究竟是什么意义的定例?世界有价值的典籍里和派的神学家、哲学家有解释,择其比较圆满些的,节录于后:  佛教与耶教的比较  A关于耶教者——[基督教宗教]载有:  一、[根据拉丁文的意义,宗教就是...

    印顺 张汝钊 史垂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4242937.html
  • 胡适论禅宗(二)

    历劫难逢。今既得遇,岂惜身命?”   《传灯录》全此文,几乎不改一字。宗密自言是根据于“祖宗传记”,可见此种传说起于宗密之前。宗密死于会昌五年(八四一),已近九世纪中叶了。其时神会久已立为第七祖,此项传说之起来,当在八世纪下期至九世纪之间。《宋僧传》碑传,便无此说,故知其起于神会死后,是碑记所不载的神话。   大概神会见慧能时,已是中年的人;不久慧能便死了。敦煌本《坛经》说:先天二年,慧能将死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0143031.html
  •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

    熏习,虽自言少受督勤学经书,却多少受到其父为官清廉无私的影响,而对为官者的要求及当政者的祈望与建议,儒家等诸家的治世之道。又其一生遭逢多劫灾难,颠沛流离于数州之间,亲见社会风尚之颓糜与腐败,加上...,代薪卖之,以给纸笔。就营田园处,以柴火写书”。[20] 足见在父亡后其独立而艰辛的自学奋发的历程,只是此时没有就教的对象,而自认“贫乏无以远寻师  页175  友,孤陋寡闻,明浅思短,大义所不通”...

    彭慧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5046188.html
  • 宗密〈原人论〉三教会通平议

    时代,已然明显。宗密的贡献,在于适时地因应历史发展及时代需要,而开启三教会通的新页。  三、原人论会通三教的根据  在宗密之前,三教之间论争多于会通,即使有意于调和三教者,也截长补短的平面式之和会... 有关宗密判教及会通思想之渊源、时代背景、影响及历史地位,学界已所论列,本文不再赘述。本文将探讨宗密批判儒、道,会通三教的理论问题,至于宗密对佛教内部的会通工作非本文之重点。本文的论述以宗密〈原人论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946830.html